“清凉神器”好用照旧忽悠?
今夏高温天气频频来袭,降温冰圈、挂脖风扇、冷感湿巾等五花八门的“清凉神器”迅速走红。然而,有消费者发现,一些“清凉神器”实际并不好用,甚至存在安危隐患。如果使用不当,可能有损身体健康(Health)。
新品噱头十足 鼓吹降温功效
“28摄氏度以下自然(Nature)冻结,体感约8摄氏度降温”……在一家生活(Life)用品店里,一款挂脖设计的降温冰圈十分醒目。根据包装盒上的介绍,将冻结状态下的产品佩戴于脖子上,在25到36摄氏度的室外温度下,冷却持续时间为60到120分钟。从使用方法来看,商家建议佩戴前将项圈置于冰箱冷冻室20到30分钟,可能冰箱冷藏室50到60分钟,可能10到20摄氏度冷水中15到30分钟,待项圈凝固冻结后使用。
另一家小商品店里,形形色色的小风扇摆满货架。其中,多款造型别致的挂脖风扇格外抢眼。相比起传统风扇来说,挂脖风扇通常以解放双手为卖点,售价多在数十元。从款式来说,部分产品采用无叶风扇,出风口设在左右两侧,还有一些则是在下方配有两个带扇叶的迷你风扇,对着面部吹风。
电商平台上,挂脖风扇已经逐渐被号称具备制冷功能的挂脖空调所取代。以一款挂脖空调为例,商家标榜产品可以“运用智能算法降温,实时监测多项人体健康(Health)指标,主动调节至舒适温度”。
除了挂脖类产品以外,一些用在汽车(Car)座椅可能办公座椅上的冰垫也被吹嘘成“冰感黑科技(Technology)”。从产品介绍来看,这些坐垫多为凝胶材质,搭配冷感面料以后,可以吸收人体热量,达到降温效果。
“清新空气,一捏就有”……在网上,主打“远离闷热、畅快呼吸、提神醒脑”的口罩爆珠同样是商家口中的“清凉神器”。尽管如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人并没有前些年那么多,但不少人还是会选择佩戴防晒口罩,相伴而生的口罩爆珠依然活跃在市场上。记者体坛发现,口罩爆珠看上去像比米粒还小的糖豆,用手捏爆以后,里面的薄荷素油等成分会释放出来。
与薄荷有关的“清凉神器”还有冷感湿巾。从外观来看,这款产品与普通湿巾大同小异,但由于主要原料含有薄荷等成分,因此商家强调“一抹降温3摄氏度”。
效果差
清凉转瞬即逝 用久反倒闷汗
“刚戴上确实凉凉的,可如果是在外面大太阳底下,要不了多久就升温了。一旦升温,意义就不大了。”出于好奇,小徐前不久曾经买了一款降温冰圈,使用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中那么理想(Ideal),“虽说有多种方法可以把冰圈重新冻起来,但在室外基本都没办法满足,还是要到室内。而室内如果想要达到28摄氏度以下,一般都是有空调的,既然都有空调了,冰圈也就又显得有些多余。”
至于挂脖风扇,实际使用感受也千差万别。“有些风力其实根本不算大,噪音却挺大,偏偏离耳朵还很近,感觉就像吹风机一直嗡嗡对着吹,实在有点吵,容易让人烦躁。”作为长发女生,小郑对于带扇叶的挂脖风扇心存顾虑,“头发散下来刚好就在风扇的位置,网罩缝隙那么大,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头发卷进去,想想都觉得可怕。”
为了收获冰凉坐感,不少消费者尝试购买冰垫,但发现效果也很难持久。“坐一会儿就跟体温一样了,要是在车上被直接晒到,那就更热了,可以当暖宝宝用,再加上不透气,用久了反倒可能闷汗,坐着更难受。”
走清凉路线的口罩爆珠,究竟能否真的带来清凉体验?在社交平台上,记者发现有使用者吐槽,“捏爆以后,特别呛鼻子、辣眼睛,味道太冲了,多捏几颗的话,那得眼泪哗哗的,相当于往口罩里滴上几滴风油精,真是过于酸爽。”提及各种水果口味,也有使用者抱怨,“一股廉价香精味,特别难闻。”考虑到口罩爆珠看起来很像五颜六色的糖豆,还有家长担心会被孩子误食。
隐患多
直吹可能面瘫 引发颈椎不适
“如果真的将冰箱里冷冻过的冰圈直接戴在脖子上,会让颈部血管突然收缩,可能引发偏头疼等症状。”在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史冬梅看来,“清凉神器”不可盲目跟风选购,也不要过度贪凉,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产品对身体的影响。
“长时间对着面部直吹,可能导致面神经炎,也就是我们(We)通常所说的‘面瘫’。”史冬梅提醒,挂脖风扇本身有一定重量,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使用者来说,久戴会引起不适症状。
据了解,广西曾有一名7岁的男孩戴着挂脖风扇睡着,醒来后被诊断患有面瘫。而武汉的一名女子也因不当使用挂脖风扇,出现口角歪斜、表情僵硬等症状。
“口罩爆珠也需要谨慎对待,毕竟爆珠释放出来的成分会被直接吸入,并且与面部和口鼻长时间接触,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,甚至诱发过敏反应,引起哮喘等疾病发作。”史冬梅谈到,这些成分是否适合吸入缺少明确规范可能标准,安危性没法保证,“近两年气道高反应的患者有所增加,对于这些患者来说,还是要尽可能少接触刺激性气体。”
提醒
及时补充水分 不适及时就诊
“高温天气大量出汗以后,人体内水分流失较多,如果不能及时补水,可能导致中暑。特别是一些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更要注意避开中午(Noon)高温时段外出。需要外出活动的话,尽量选择早晚时段,避免暴晒。”史冬梅提醒,有条件的情况下,外出可以适当进行(Carry Out)物理防晒,及时补充水分。
最近,史冬梅在门诊上遇到过不少出现中暑症状的患者。“我们(We)会了解患者是否有高温暴露史,比如,有没有在户外长时间活动,看患者是否有头疼、头晕等症状,可能者有没有恶心、反胃等肠胃不适。”史冬梅提到,如果出现上述症状,可以先到相对凉爽的环境里进行(Carry Out)体坛,如果症状没有好转,建议及时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“不少老人喜欢在家里备一些藿香正气水等药物,中暑时用来缓解症状,但藿香正气水也是药物,不能盲目滥用。”史冬梅还提醒,藿香正气水中有酒精成分,服用以后不建议开车。
史冬梅认为,掌握科学方法进行(Carry Out)防暑降温,不仅更加有效,而且更加安危。“选择‘清凉神器’,不能只图一时之快,还是要以不损害身体健康(Health)为前提。”
本报记者 宗媛媛 文
- 赞(706) 踩(56) 阅读数(3718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-
加载中......
- 发表评论
-